中美經貿摩擦持續(xù)一年多的大背景下,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備受世界關注。
7月15日上午,中國經濟半年數據出爐了,那這組數據到底傳遞了什么信號,專家怎么看,民間怎么看,國際上又怎么看?
這兩天,人民日報、新華社、央視等中央媒體從多角度刊發(fā)解讀文章,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:風險挑戰(zhàn)不足懼,中國經濟扛得住、耗得起。
第一,先來看看為什么說中國經濟扛得住。
6.3%的GDP增速一公布,社會上就出現了不同的解讀。有人擔心,“增速比一季度又放緩了,中國經濟會進入下行通道嗎?”有人感慨,“外部不利因素這么多,中國經濟居然還能這么穩(wěn),真是了不起!”
國家統(tǒng)計局新聞發(fā)言人毛盛勇,用了五個排比句,相當經典:6.3%是一個比較平穩(wěn)的速度;6.3%是一個不低的速度;6.3%是一個含金量 ……
